|
提高园本培训实效性的实践探索时间:2018-11-12 课题负责人:王石 主要成员:秦茹、窦晶、鞠国红 课题批号:CMAS2011123 审批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 教研情况:已结题 近年来,我国已发生多起幼儿园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令人发指。暴力伤害、虐待儿童事件的接连发生,有媒体分析:原因一,当前学前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不少幼儿园只能聘用无资质的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原因二,规范性差,准入门槛低。原因三,这一问题的存在与长期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有关。笔者认为,如果把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和无资质的教师作为虐童的主要因素,那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幼儿园里的老师中,没有教师资质不占少数,那个时期应该是虐童事件高发期,再比如说:北京市特级教师,卢德芹在从事幼教前就是商场的营业员,也没有资质,多年来经过幼儿园培养及本人的勤奋和工作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岗位上产生和逐步得到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而学校、托幼机构应该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而不仅仅是儿童发展的场所。显然,教师的匮乏和资质并不是导致虐童事件的主要因素。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实际上,在成为教师之前,“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是以学生的身份,接受的是在校学习或职前培训。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们才真正实践教师的角色,成为一名教师。从卢德芹从营业员到教师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她是在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园本培训才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关键。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幼儿园需要的?今天的虐童事件虽然发生在外地,但并不代表它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是一个警示,作为幼儿教师,同时是的幼儿园管理者,决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世外。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园的情况,反思园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什么? 我园有67年建园历史,有非常优秀的光荣传统和独特的教育模式,曾荣获军队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多次奖励和表彰。但是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上仍存在着固步自封的弊端,多年来都是借助外力来解决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问题。从现状看,我园有6个教学班34名教职工,带班教师18名。这些教师存在着个性、年龄、经验、专业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和发展需求,但都经历着相同的至上而下的学历教育或其他形式的接受式学习,在“填鸭和灌输”学的过程中显得非常的被动和盲从,在无所适从中渐渐地对这种学习产生了厌倦和抵触,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园里也意识到上述的学习培训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园领导也希望借助开展园本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针对性和实效的帮助。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显得有些尴尬:一是,形式单一,教师主体地位被忽视。在会议室里,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组织活动。领导总是活动的主角,常常是高谈阔论,相互感染,老师们成为一言不发的被培训者,偶尔有发言的想法,也担心说错或者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自信而打消想法,教师没有话语权,她们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教研活动死板毫无生机。二是,内容欠丰富,涉及面窄儿。没有从教育实际问题和困惑出发,或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上或教育技能上,疏于专业素养中职业认同,道德水准的提升。三是,从管理者到老师对园本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只是流于形式,经常是跟在别的幼儿园后面模仿,没有体现到“以园为本”以老师的需要为本。这些都是制约教师专业成长和园所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如何开展有实效的园本培训,让管理者、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立足实际,分析、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促进其专业发展?如何通过有实效的园本培训,唤醒管理者和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和自我培训的主人?这些是我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园所长足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受“种子培训”和“绿叶工作室”教师培训模式的启发,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挖掘适合我园特点园本培训方式:一方面通过有实效的园本培训,转变管理者和老师角色地位,把“话语权”交给老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平等融洽地氛围中在边学习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改进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有实效的园本培训,此唤起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培训意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转变,促进孩子、教师、园所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