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课题研究 >> 数学游戏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
详细内容

数学游戏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培养与实践

时间:2021-04-07     【转载】

课题负责人:王石

主要成员:李妉、宗晖、窦晶、李红、秦茹、张家宝、任泽华、田甜甜、蔡咏梅

课题批号:CMAS2104071

审批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所 

教研情况:推进中

、选题目的与意义

思维能力为什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最直接体现。畅销书《Mind in the Making》作者调研了许多聪明的孩子,得出的结论是:强大的思维能力是那些天才儿童的共同特征。思维能力是儿童语言、数学、艺术、科学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发展必备的能力。

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对动作水平逻辑的概括和内化。在一岁半左右,幼儿具备了表象性功能,这使得抽象的思考成了可能。幼儿能够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对已经不在此时此地的事情进行间接的思考,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头脑中进行思考,这是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的开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领域中强调的关键能力是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开展3-6岁幼儿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既满足当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也为其接下来的小学阶段学习甚至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能力基础。

在我国大中城市,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已经在一些幼儿园或教育机构中开展多年了。但是,总体来说,这种培养还是不理想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往往将“培养”变成了“训练”,孩子是被动接受的,而且强化训练的过程枯燥无趣,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差,多数是家长逼着学、看着学,学前“小学化”。相关研究中,一般性研究“思维”或涉及“思维”的研究结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一般性研究“幼儿”及涉及“幼儿”的研究结果也不算少,但研究幼儿思维能力“培养”而非“训练”的可借鉴的实践研究有限。因此,我们将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切入点,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中,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引导和支持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幼儿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秉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将数学活动融入到一日生活中,与五大领域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创造主动学习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培养。鼓励幼儿学会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自主学习,与人合作,是我园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选题思路目标及内容

3—6岁幼儿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萌芽期和关键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于这一阶段幼儿智力水平发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设计3-6岁幼儿数学思维游戏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数学活动是螺旋式的上升架构形式,创设情境,支持幼儿在游戏中针对可能与排除、逻辑推理、空间感知、竞争中的合作等场景自主游戏,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尊重个人的能力培养和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灵活应对预设与生产。

2、构建3-6岁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

本次研究以幼儿园为研究场地,以园内3-6岁幼儿及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数学活动为依托,以幼儿园一日生活为切入点,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环境中。

(1)梳理设计各年龄段数学思维核心经验和目标体系。

(2)游戏、故事、手工制作中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思考、发现启发幼儿解决出现的数学问题。

(3)提供幼儿可选择可操作的游戏材料和相关绘本和图书。

(4)活动室及公共区域教育环境创设。

在研究过程中,教育环境会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随时调整。

 三、研究计划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中的概念界定、数学核心概念梳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和目标体系的梳理,采用的是文献法,在与科学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幼儿园教育、儿童发展相关的书籍、文献中去找依据。

2、行动研究法:本研究以幼儿园为研究场所,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在课题实施的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课题开展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式过程。

(二)研究计划

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抓好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者视野下的学习历程分析》《迈向智慧之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夯实理论基础和学科基础,加强园本教研培训,使我园教师做好知识准备,具备相关教研的能力,在学习当中修正改进教研方案,使课题研究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

第二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在幼儿一日生活游戏中,教师使用观察、引导、记录、分析等方式了解幼儿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相关记录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案例和实践依据。

①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对典型案例、典型幼儿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有目标的观察和追踪,及时搜集第一手资料。

②定期召开(每月1~2次)课题组会议和组织参与课题实施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将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总结,完善下一步研究思路和提出新的措施。

第三阶段:根据幼儿在课程中的发展情况,分析、总结规律和特点。结题,撰写结题报告、梳理园本课程。

(三)课题预期成果

梳理成园本课程,并将成果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使研究真正的服务于幼儿园保教以及师幼成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

邮箱:ctedu@vip.163.com 

Copyright 2018 中管院教育创新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中教研)

京ICP备1005519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384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访问官网

seo seo